close

ROG MAXIMUS XI GENE.jpg

ROG MAXIMUS 系列的M-ATX代表系列主板 Gene
打從LGA775開始,曾接觸過的玩家應該都不陌生
不過那也已經將近十年前的事情,緊接著一系列
GENE陸陸續續出過許多,如下面這張回顧圖

Gene.jpg
一直到八代就正式停止,曾一度中斷也令很多玩家懷疑
ASUS是否會讓 GENE 系列永遠走入歷史

也因為曾經讓 GENE系列下放過 ROG STRIX Z370
所以就在許多玩家淡忘的同時,在去年 2018 第四季
差不多就在 VIII GENE停止將近三年後,在第十一代 MAXIMUS 
GENE 又重復活,夾帶Z390晶片全新超頻緊緻型M-ATX之姿定位

搭配第十一代 MAXIMUS 暗黑紅主題的全新包裝設計

000.jpg


彩盒後面則是這次 GENE 系列的特色
ROG DIMM.2 散熱片、2T2R CNVi、一體式擋板設計、發光銘版
最大特色仍是喜歡組小體積玩家愛不釋手優於 ITX 擴充的特性 MicroATX Size

001.jpg

因為配件的緣故包材體積也有加大,不同於一般方正的M-ATX包材

002.jpg

ROG 近年來一貫的配件,個性化貼紙、CableMod折價卷
裝機用的SATA排線、WiFi外接天線、RGB 延長線
還有超頻系APEX GENE 或EXTREME才比較容易看到的DIMM.2擴充子卡

003.jpg

004.jpg

005.jpg

ROG MAXIMUS XI GENE 第十一代,與其說是 M-ATX 最高階OC代表
倒不如說是縮材或者是放大的ITX
因為擴充槽相比一般正規M-ATX的9.6吋x9.6吋 
M11G尺寸調整為9.6 吋 x 8.9 吋

006.jpg

記憶體擴充性方面為了達到記憶體超頻最適化,跟APEX相同標準 4 條調整為至 2 條
不過容量方面倒是沒有妥協,搭配九代處理器可以支援 DC 雙層記憶體

007.jpg

主要是少了第三根PCIE也就是說這張板子不支援雙顯卡
也正因SLI或者CF已經逐漸退流行,所以M-ATX小板雙卡已非必要性
ROG MAXIMUS XI GENE 的擴充槽僅有第一根 PCI-E x4 3.0 走PCH Z390通道
以及顯示卡用的 PCI-E x16 3.0 由處理器提供頻寬

008.jpg

其他新的layout設計,把一些裝機用的插針排針轉向朝下
方便 ROG MAXIMUS XI GENE 安裝進機殼時的理線
包含 RGB 以及機殼針腳訊號線的排針也都一併轉向

009.jpg

010.jpg

對於喜歡玩超頻微調的玩家 MAXIMUS XI GENE 該有的
裸測開關、七段顯示器除錯燈、LN2 MODE 開關等都沒少放
除了電源按鈕保持放大以外,為了節省空間其他的按鈕都縮到最小

011.jpg

擴充的部分,受限於體積配置,SATA 僅提供4組
USB3.1 Gen1 跟 Gen2 的話則各一組機殼連接針腳

012.jpg

電源相位配置搭配ASUS自製的 DiGi+ EPU ASP1405I 

014.jpg

控制CPU跟iGPU的供電控制排列採用 10+2 相

013.jpg

另外為了增強散熱,這張板子超頻玩家多半配9900K或9700K
因此在Microfine合金電感跟熱管散熱片中間也放了導熱墊片

015.jpg

因為定位為超頻用途以及支援LN2模式,在CPU+12V供電提供兩組8+8的設計

016.jpg

考量到有些玩家可能會搭配自組改裝水冷、監控因此板載也有放W_FLOW插座

017.jpg

主要方光區之一 I/O 罩上面的敗家之眼

018.jpg

後I/O配置︰BIOS/Clean按鈕、USB2.0、3.0 Gen1 + Gen2 + -Intel LAN
2T2R WiFi Intel 9560 整合 BT5.0、音效 S1220A 顯示端子的話僅有HDMI1.4
看起來並非定位影音用途,因此M11G並未配置DP或者是HDMI2.0

019.jpg

另外M.2擴充除了DIMM一組以外,在DIMM跟DIMM.2中間還有支援一組M.2 22110 x4

M11G.jpg

搭配 Core i9 9900K 進行 5.1G All Core 

5.1.jpg

CPUMark99

CPUMark99.jpg

CPU-Z

CPU-Z.jpg

Intel(R) Extreme Tuning Utility

Intel(R) Extreme Tuning Utility.jpg

記憶體的話則是3000直開 3733
如果搭配B-DIE的話則是可以輕易上4000

3733.jpg


AIDA64 Bench

3733 AIDA64.jpg

這片主板可玩性還是在記憶體調教超頻部分
目前官方QVL認證超頻最高時脈為4800已經達到DDR4相當高的頻段
搭配特性佳的記憶體以及顆粒,在M11G上可玩性可超性淺力不小
不過通常記憶體都是$堆出來跟挑出來的,也就是愈高頻愈昂貴

板載 AURA RGB發光部分︰敗家之眼,還有跟GENE發光銘牌

相片 2019-2-25 下午10 18 39.jpg

另外一側則放了10顆LED達到發光的效果

相片 2019-2-25 下午10 18 45.jpg

ROG MAXIMUS XI GENE 心得

睽違了這麼多年 GENE 再次回歸,焦點放在記憶體
讓Intel OC派玩家確實有那麼一點驚喜驚訝
令人愛不釋手的M-ATX又兼具擴充性插卡的特性

不過這次 ROG MAXIMUS XI GENE 的造價也十分驚人
在US三年保的版本就已經賣到400美金以上
在TW五年保通路售價也達到13K左右
打破了歷屆以來GENE的通路主機板零售價
也就是差不多要對GENE很有愛又喜歡OC記憶體
還有預算夠深的玩家才會是這張板子的TA客群了

接下來GENE已經回歸了,再來就是消失多年的impact
是否還會有機會重新出現,目前聽到是會出現在A平台
至於I平台的話,也許就會跟A平台錯開一個GENE一個沒有
總之實際的規畫還有推出還是要看ROG決策者的最終策略

以上是回味GENE系列的 ROG MAXIMUS XI GENE 開箱測試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創作者介紹
    創作者 vostroman 的頭像
    vostroman

    vostro 的開箱Play部落格

    vostroman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