GA-X99-Designare EX.jpg

不知不覺 X99 晶片組從2014第三季推出後跟著 Haswell-E 一起推出
已經即將邁向 2 年,在今年台北國際電腦展各廠都針對 X99 主機板
做了小幅度的產品線更新,主題是搭配 Broadwell-E
以及除了強化外觀設計以外,導入更多I/O介面
也導入了LED發光機能,一定要發光,一定要呼吸,跟著機改MOD或者電競沾一點話題

額外一提的是可以確定的是 X99 
將會是支援 Windows 7 的最後一個旗艦晶片組
下一代 200 系列開始,已經無法支援 Windows 7

技嘉這次一口氣推出了三款高階的 X99
X99-Designare EX、X99-Phoenix SLI、GA-X99-Ultra Gaming
雖然前陣子技嘉G心的事件鬧得沸沸揚揚,不過個人覺得一碼歸一碼
看來看去還是最喜歡 Designare 這款
看起來沒有這麼花,而且也沒有說亮的很中二
之前一直都未嘗試過 G嘉 的X99 ATX大板
趁著這次想把轉檔專用舊的X99平台換了做個CPU跟RAM的更新

反正還是分享一下這次把舊的X99平台換掉
X99-Designare EX 搭 AVEXIR Raiden 雷電藍光
還有跟 5960X 比起來沒有這麼燙的 6900K 過程跟心得

這樣一套三組的預算相當於直接買一顆 6950X
不包含還有左下角的那顆 Intel SSD750 U2 版本
因為下一代的高速I/O介面 U.2 已經是高階平台必定擁有的介面

001.jpg

6900K 可以看做 5960X 的製程進化版
不過價格也偷偷漲了好幾千 8C16T

002.jpg

至於AVEXIR Raiden 雷電藍光,目前能買到的有ROG認證紅光版
還有已經賣一陣子的藍光,後面似乎還有綠光版
這種RAM因為買起來就是貴,買多很傷本,先四條滿足X99的4通道達成目標

003.jpg

004.jpg

從Z170後期的高階板子還有X99的2016更新版
都已經搭了U2介面,所以個人會盡量選 U2>PCIE 的SSD
因為不會浪費插槽,而且也比M.2散熱更好解決
不過目前業界唯一零售買的到的 U.2 NVMe SSD 還是 Intel 750 Only

005.jpg

主角 X99-Designare EX 禮盒型提把
用F1賽車當主題,強調速度疾速的平台使用體驗

006.jpg

5年保固,在各家競爭激烈的時代
在台灣市場高階版必定要擁有的基本條件

007.jpg

X99-Designare EX 支援 3-WAY
還有 USB3.1 並支援 Power Delivery v2.0
提供更高的瓦數充電功能

008.jpg

其他的附屬功能 RGB 發光,還有全面導入NVMe 等等
支援DDR4-3333 OC

009.jpg

主機板背面特色介紹,綜合
發光/USB 3.1/Dual U2 / 3Way 高階的用料等等

010.jpg

產地 MIT 台灣製,如果還有MIT控的話

011.jpg

高階板子必備的側窗預覽設計

012.jpg

精品型配件盒中盒,裡面裝的是

013.jpg

3-WAY SLI 橋接器+機殼擋板+魔鬼氈整線+機殼裝置辨識貼紙

014.jpg

第二區豪華配件線材區給了一大堆連接線
還有編織網的 SATA 線

015.jpg

016.jpg

X99-Designare EX 標準尺寸
ATX 30.5公分x 24.4公分
還不到 E-ATX 所以不用擔心挑殼

017.jpg

背面消光黑PCB

018.jpg

技嘉藍點綴,配上白色緞帶裝甲

019.jpg

15μ鍍金 LGA2011-3 
搭配全數位供電跟黑色固態電容

020.jpg

021.jpg

記憶體除了支援 8 條 4 通道以外&頻率能支援到 XMP 自動超頻 3400以上
並且在記憶體也上了強化裝甲,搭配高版或者比較重型散熱片的大型記憶體
減少插槽彎曲或崩壞的風險

022.jpg

023.jpg

總共10組SATA以及 2 組 U.2 介面,不用再插轉卡

 

 

024.jpg

後方I/O端子︰ PS/2 跟 USB Type-C PD2.0 支援36W 供電
雙 LAN 設計,以及2T2R無限網路,還有 DP-IN

025.jpg

026.jpg

027.jpg

M.2 擴充槽藏在第一根PCI-E跟第二根的中間
用螺絲起子把小螺絲轉開後

028.jpg

就會看到一組Intel WLAN子卡
以及M.2 Socker M key支援長度達22110 PCIe x4

029.jpg

030.jpg

PCI-E 擴充槽 X16 共5組,由CPU Lanes分配通道

031.jpg

其他一些板載的連接針腳︰

LED RGB 模組連接針腳,左邊LED DEMO 可以再擴充發光燈條
 

032.jpg

兩組 USB 3.0 前置或擴充針腳
USB 2.0 兩組

033.jpg

034.jpg

PWM 風扇擴充槽就有點過少,總共只有5組
不過是兩用,支援風扇以及Water水冷幫浦連接模式

035.jpg

036.jpg

還沒上水冷,先用的是Intel的原廠 RTS2011AC 發光風扇搭配
因為上高的記憶體模組尤其是發光的話,要考慮到塔散會遮住或者卡件
所以最好還是用下吹或者改水冷最佳解決方案

037.jpg

X99-Designare EX 如果沒有外接發光模組的話
本身會發光的地方為 PCH 跟後面的 I/O

 

040.jpg

041.jpg

或者是搭配發光的RAM當作點綴

038.jpg

039.jpg

新導入的 BIOS 介面,整合超頻跟溫控監控
包含簡易模式或者傳統文字模式

BIOS EASY.jpg

BIOS Legacy.jpg

BIOS.jpg

再來是看一下軟體跟預設效效能實際測試的部分

 

軟體跟驅動的話,個人認為整合度還不夠高
光是從官網下載下來就一卡車,這麼多大概有 27 個
希望這方面能在改進整合度更好一點

圖片 4.jpg

雖然全部都是靠APP Center來整合控制

圖片 8.jpg

不過要用到的話還是要一個一個裝,功能倒是蠻多的
個人會用到的大概就那幾個,溫度監控或者是發光更能調整

圖片 5.jpg

圖片 6.jpg

有些一像是USB進用功能或者是雲端硬碟附加的
要不要用就看個人的需求跟習慣

自動更新的方式做得有點想是 Windows Update 那樣

圖片 1.jpg

圖片 2.jpg

︰平台組成︰

Intel Core i7 6900K
Intel RTS2011AC FAN
Intel SSD750 U.2 NVMe
NVIDIA GeForce GTX980Ti SLI
AVEXIR Raiden DDR4-2666 (4x4)

6900K.jpg

數框框 16T

CPUID PerfMonitor2.jpg

CPUMark 99

CPUMark 99.jpg

XtremeMark 平均運算處理所需時間

XtremeMark.jpg

CINEBENCH R15 單核效能

CINEBENCH_R15.jpg

PCMark 8 Creative

PCMark 8.jpg

PCMark 8 7521.jpg

3DMark Fire Strike Ultra

3DMark Fire Strike Ultra.jpg

3DMark TimeSpy

3DMark TimeSpy.jpg

Intel SSD750 U.2 AS SSD Benchmark

AS SSD Benchmark.jpg

跑完後的溫度

DiskInfo64.jpg

X99-Designare EX 跟 6900K 還有其他心得小結︰

八核使用起來很爽快,不用真的買到6950X
最有感的部分是,只是單純使用普通散熱器
6900K沒有像之前 5960X 的體驗那麼熱
後續上水的話,會在測試一下這顆 6900K 的超頻程度

NVMe U.2 介面的 SSD 跑分有感,一般操作當然無感
不過在進行大檔案傳輸或者是對傳或者解壓縮節省時間有感
而且 U.2 不太需要擔心散熱,當作一般硬碟來裝
也不用佔調PCIE 插槽或者怕跟顯卡搶風流阻礙散熱之類的

X99-Designare EX  走冷光藍色風格設計家風格,沒有那麼 GAMING 
補齊了上一代 X99 沒有的介面,雖然有 TB3.0 ,不過周邊裝置還是貴,實用性仍然要打個問號

預留多組的PCIE-E最多上3-WAY定位給多卡使用
跑Folding@home運算或者是多媒體應用等等
不過如果是用了NV的GTX1080或1070當然就只能兩張
所以要3WAY只能找繪圖卡多路,或像是上一代的980Ti這種可以串到三張以上
或者是改用多路3路 A 卡或者是改單卡雙核心的 Radeon Pro Duo 之類的

總之再來 X99 確定明年就要下台了,不過先HOLD住板子
接下來就是等洋垃圾出現了

最後補一張,黑暗中
藍光 X99-Designare EX 運作中

042.jpg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vostroman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